第393章 国光书店_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
笔趣阁 >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> 第393章 国光书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3章 国光书店

  之前配合扫盲政策,唐梅认了一些字,但是学习上的事,她还是不怎么懂。

  以为外语这个东西多看看书,自己学也可以学成。

  唐梅就没继续拘着陆淼:

  “那你出门把领口拉严实点的。”

  “知道了。”

  陆淼掩上院门,两手插进口袋里,小脸埋低往巷尾俯冲。

  巷尾直通明城墙遗址公园,从那边马路口转过去后,距离外大街就没几步路。

  陆淼走走停停,十来分钟就到了国光书店。

  工作就业方便,如她之前和傅璟佑说的那样。

  她不喜欢看人脸色行事,所以没考虑正经坐班。

  体制内外都没考虑过。

  之所以选择外语专业,一方面是因为后世常见的几门热门国家语言,她从小就有狩猎。

  另一方面,则是在曾经上课时,对这个时代的外语发展有过模糊了解。

  人才稀缺,国家广泛推崇培养。

  在国家培养人才的过程中,“翻译”就是个紧缺的肥差。

  一些文学作品、外文杂志、期刊报纸等等,都需要人员来翻译。

  这些工作,一旦有途径接上手了,稳固下来都可以带回家做。

  而且相比同时代其他工作,换算下来,报酬还相当丰厚。

  陆淼考量的就是这个。

  即使是当做挣外快也行,靠翻译挣点钱,顺带兼顾一下家庭和孩子。

 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,她想再做点别的,也是可以的。

  陆淼在意家庭和孩子,也注重享乐,“家庭主妇”之类的说法和她沾不上关系。

  眼前孩子和家庭有唐梅给她搭把手,往后等政策开放了,可以请保姆阿姨。

  到时候孩子也大了,长辈们也能休息休息。

  她虽然懒惰好享受,可是努努力,差不多的生活,还是能给家人带来的。

  这些事原本不急,陆淼想着一步一个脚印,按流程来,也不至于太过招摇引人耳目。

  但是马上买房买地,手里这几年攒的钱,基本清零。

  从前她是陆家的女儿,没出嫁的时候可以厚着脸皮啃几年老。

  现在她嫁人了,有自己的家庭,该自己担的责任,还是要自己担。

  尤其她知道,她如果一直靠陆家过活,孩子爸爸心里也会扛着压力。

  思来想去,陆淼打算行动起来。

  先上书店找几本译文作品看看。

  看看这个年代的翻译方式,和后世有没有什么区别。

  要是有,她就观摩注意一下,免得到时候哪里出了差错,再引发不必要的祸端。

  这个时候所有在明面上经营的产业,不拘什么饭店、理发店的,都是国营产业。

  国光书店如是。

  崇文外大街这家书店,占地约一百五十平,相比后世肯定是比不了的,但就目前而言,那是相当气派的大规模。

  虽然如此,但走进去后,里面的书籍真的没多少。

  更多、更显眼的是墙上粘贴挂起的各种充满年代气息的战士画像。

  大概和高考后重启的大学有些许关联,书店书虽不多,人却不少。

  都是过来提前找资料预习的。

  不过这个时候正经书本教材卖得不便宜,书店里看书的人多,真正买的人少。

  这也造成室内人越来越多,越来越挤的现象。

  陆淼挤来挤去转了好几圈,最后在进门口的左手靠里侧的木质书架上,找到了想要的书——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。

  不同于其他外籍作品,要么只有英译,要么只有中译。

  这本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英译中译都有。

  陆淼见了,直接从上下排书架上取了下来,打算先拿这两本回去看看对比再说。

  她拿着书找门口售货员写单子结账,木质展柜里的女同志看了她好几眼。

  经过翻译重编的书籍,卖得都不便宜。

  陆淼以为对方是因为价格高,才好奇打量她。

  却不知道这类书,放前几年还属于违禁书,今年虽然重新上书架,却根本没人敢买。

  她是第一个过来买的人,还是一口气买两本。

  女同志利落写收据条子,“一共五块四。”

  收钱时,女同志又打量了陆淼几眼,最后忽然蹲身,从玻璃展柜里抽出一个倒扣的小牌子。

  “同志,你能看得懂这上面写的什么吗?”

  “嗯?”

  陆淼纤细眉头挤了挤,探过脑袋看了一眼,旋即立马点头:

  “我能,我可以!”

  她刚以为对方是要问什么书本知识问题,结果根本不是。

  小牌子像是缩小版的黑板,上面贴了不少英文手写稿。

  售货女同志指的其中一条,内容简直惊喜到了陆淼。

  售后女同志狐疑:

  “你真的认识?”

  陆淼点点头,将内容复述出来:

  “招募译者翻译文稿,后院检验。”

  售货女同志看陆淼的眼神正色了一些,把小板子收起来,向一旁招手:

  “小张同志,你上这儿来盯着点。”

  “知道了刘姐,这就来!”

  “同志,请跟我这边来。”

  刘姐和煦一笑,向陆淼做了个请的手势。

  原本是出来买书效仿学习的,没想到直接撞运提前摸到了翻译工作的边儿。

  她从前以为这类工作得通过报社、出版社之类的地方,才能摸到。

  没想到书店也可以。

  怕错失机会,陆淼赶紧端正态度,摆出后辈该有的姿态跟在后面。

  国光书店后门连着一个院子,才刚踏进院子,一长排的宽敞瓦屋便映入眼帘。

  好几个十几岁少年、少女抱着书本、稿件跑前跑后。

  刘姐带上书店后门,走在前面吆喝:

  “小胡同志,马主任今天来了吗?”

  “来了,在屋里呢!”

  刘姐点点头,直接带陆淼进了大长排砖瓦屋的其中一间。

  屋里靠窗户的位置,简陋的长桌上书本、稿纸堆积成山。

  一个戴眼镜,花白寸头的男人坐在其中,手和脑袋转来伸去,都快忙出残影了。

  刘姐敲敲门,“马主任,这位小同志会外语,您要不看看?”

  马主任原本忙得头也不抬,听见会“外语”几个字,他抬起头来,目光在刘姐身后的陆淼身上扫视。

  小姑娘看着十八九的样子,会外语……

  太嫩了,嫩得让人看着就觉得不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msab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msab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