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0章 满分结局_天神圣典
笔趣阁 > 天神圣典 > 第330章 满分结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0章 满分结局

  “嗤……”王朋爽极了,忍不住捂嘴偷笑,但又怕失了风度,只好干咳两声。

  确实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,如果到了顶尖之人云集的那个层次,他面对的困难也将一样巨大。

  贝斯特等不及了,将王朋拉到殿外说:“刚才天庭召唤我了,我得马上过去……”

  她带着王朋穿过重重宫殿,将他安置在琼华宫花园里,然后化作轻烟消失了。

  王朋想,会有什么事呢?不过贝斯特离开家这么久,总不能天天陪自己游山玩水吧。

  一个人坐在无人的游廊边,时光变得好漫长。

  这些天他经历过一些神话时代的重要事件,也乱七八糟看了不少资料,干脆将混乱的中国神系和上古史在脑海中梳理一下,算是此行的收获,也便于以后刷题攒积分吧。

  看神话和历史他有个的经验,就是去找最早的文字记录。

  越早的记载越逼近真实,因为后期的加工、以讹传讹、政治立场都会使历史大大偏离原来的“真相”。

 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,诞生于公元前1600多年,接着是商、周时代的金文,两者都属于祭祀、占卜类的文字,应该都与神有关。

  可是最诡异的现象出现了:这些文字中记录了海量的巫卜之辞,也出现了不少商、周祖先的名字,但有没有提到过商周以前的盘古、女娲、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、禹呢?

  没有。

  这些中国神话人物的记载最早只出现于先秦的典籍上。

  也就是说,商人和周人不向女娲、伏羲这些神问卜,也不祭拜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、禹这些祖先神。这不是很奇怪吗?

  王朋甚至怀疑他见到的王母、帝俊、黄帝是真实存在的,还是国人的幻想了。

  甲骨文、金文中有没有记载神呢?有。

  商朝人崇拜“帝”,有时称为“上帝”,周人称之为“帝”或“天”。

  “上帝”这个词后来被用在了耶和华身上,因为西方在传教的时候,“上帝”这个词比“耶和华”更能被中国大众所接受。

  “帝”就是昊天上帝,老天爷,自然力的主宰。

  甲骨文中“神”这个字没有偏旁,写作“申”,字形很像闪电。

  能劈开混沌、在水中制造生命的雷电,在世界范围内都是“神”的象征。神王宙斯、耶和华都有雷神属性。

  “帝”下有四方神:雨神、云神、风神、日神。商人还向土地神问卜。

  此外还有什么神吗?没有了。商人的神系就这么简单。

  可以看出,这些抽象的自然神都和农业有关,人格的成分极少,也没有具体的名字。

  月亮星辰对农业生产没什么作用,所以也不会去崇拜,看来老祖宗们的思维是很实际的。

  商人遇到大事小事都喜欢问卜,“帝”是他们问卜祸福的对象。然而奇怪的是,“帝”在历史上都不享祭,意思是说人们从来都不祭祀上帝。

  只有商朝的王室祖宗才是人们大规模祭祀的对象,无论是牲口还是用人祭,都是大排场的。

  也就是说,天帝的地位还不如祖宗们!

 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现象。周游世界各地,无论是欧洲、阿拉伯、印度还是古代中南美洲,供奉神的教堂或寺庙都是当地最精美、恢宏的建筑。

  然而中国从史前时代到商周时代的遗址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祭拜祖先的“宗庙”都位于城市、村落的绝对中心,“宗庙”才是城镇中规模最大、等级最高的建筑。

  为什么祖先比神重要?因为血缘关系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关系,血缘纽带构成了“家”与“国”的社会结构。

  帝王是“天子”,是替天行道、代替神来统治民众的绝对代言人,神只是隐没在其后的虚幻存在。

  所以中国的神从来都是被统治者弱化的一个概念,君权和世俗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至于龙、凤这些神物、图腾,人们将其视为祥瑞和“亲族”,与民族最初的诞生史有关,是和自己平等的物种。

  这下王朋理解了,为什么中国早期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宗教,为什么网络小说里的主角动不动就“弑神”,大家还很爱看,就是因为这个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。

  天神圣典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msab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msab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